医生,我家孩子腮帮子怎么肿了?
从症状看,你家孩子得了流行性腮腺炎,也叫“痄腮”。
流行性腮腺炎,俗称“蛤蟆瘟”、“大嘴巴”,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,主要发生在1~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。
流行性腮腺炎全年都可以发病,但以冬、春季为主。初春时节,乍暖还寒,天气变化多端,人体免疫力较弱,而病毒和细菌则随着温度升高在快速繁殖和传播,这让春季成为了各种流行性疾病高发的时节,而流行性腮腺炎就是其中之一。
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但污染唾液的衣服、食品、玩具等也可以传播。
1.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
有发热,体温可达39℃以上,可伴畏寒,咽痛、头痛、肌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不适等症状;
2.数小时后
腮腺肿痛,逐渐明显,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,一般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发展,边缘不清;
3.局部皮肤
发亮但不发红,触之坚韧有弹性,轻微触痛,张口、咀嚼(尤其进酸性饮食)时疼痛加剧;
4.通常
一侧腮腺肿胀后1~4天累及对侧,腮腺肿胀3~5天到达高峰,7~10天逐渐消退,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。
一般来讲,得腮腺炎的孩子都能顺利康复,但有少数孩子会在急性期,并发脑膜炎、心肌炎、睾丸炎或卵巢炎等,少数患儿出现听力损害。所以家长看到孩子出现以下并发症时,一定要带孩子及早就医。
可在腮腺肿大的前1周或后1周出现,伴有发热、头痛、呕吐等脑炎症状。
孩子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、心慌、面色苍白等表现。
一般发生在腮腺肿大的3~7天或腮腺肿大前数日,发热同时出现腹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多见于青春期患儿,发生在腮腺肿大的前后或病程中。有发热、寒战、恶心、呕吐、下腹痛等症状,个别病儿还可出现肺炎、肾炎、甲状腺炎等并发症。
要及时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,如果腮腺炎患儿出现上述并发症,应及时到医院治疗,有些并发症是可以被早期发现和治疗的,切勿过于担心。
1.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是预防流腮发病的有效手段
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腮腺炎减毒活疫苗、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和麻腮减毒活疫苗。自2020年6月1日后,我国儿童免疫程序规定,8月龄、18月龄儿童均可常规接种一剂次麻风腮联合减毒活疫苗,与之前的一剂次的含腮疫苗对比,两剂次的含腮疫苗能够提供更好保护效果。
2.注意卫生
消毒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家庭环境中,定期对桌面、门把手、玩具等高频接触区域进行消毒,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存活和传播的机会。使用次氯酸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,确保消毒效果。
3.减少接触
流行高峰期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不去探视病人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。对患者用过的食具、毛巾等应煮沸消毒。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(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)要密切观察。
4.增强自身免疫力
合理睡眠,充足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;科学饮食,加强锻炼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面对流行性腮腺炎,我们要保持警觉,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手段将风险降到最低。从个体到家庭,再到学校和社会,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,做好个人卫生、环境消毒和疫苗接种工作,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。在这个冬春交替的季节里,让我们携手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让流行性腮腺炎无处藏身。
最后庄小辰温馨提醒大家:无论身处何地,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防微杜渐,因为每一滴消毒液,每一次认真的洗手,都是对我们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尊重与呵护。